初中语文3443高效课堂模式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关键词
1.凸显主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表明,再完美的知识结构只有融进学生的知识体系中才有意义。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核心。教师要充分考虑学情,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规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简单灌输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变剖析式教学为体验式教学;变概念化教学为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积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好小组合作互助,让所有学生参与学习。教师单向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充分展开。
2.读透文本 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其教学内容不够明晰(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每堂课都有明确、具体、独立的知识和能力训练点,而语文课还没有一套非常具体的教学内容序列),因此,深入解读文本和正确选择教学内容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前提。语文教师备课必须首先独立反复阅读课文,形成自己的独到感悟和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参考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一定避免浅读、误读,或机械搬运教参。要认真研究文本并抓住文本的核心价值,再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确定正确、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3.品味语言 语言文字是语文的根基,离开语言,内容就成了空中楼阁。新课标要求“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要让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语言、品味语言,提高言语能力。阅读教学要以语言为抓手,让学生循着语言的路径去学习内容;对课文中精彩或关键性的词语、句子,要通过反复朗读、替换、比较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品味、理解,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要把深度理解课文的语言魅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避免脱离语言的内容解析;避免游离文本、游离教学目标的随意拓展、过度拓展,避免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或主题班会;重视学生的课堂语言训练,在教师的引导、矫正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有效提问 每一节课精心设计1—3个主问题。主问题设计要指向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引领一个板块的学习,避免无效或低效的碎问碎答;要创设问题情境,讲究提问技巧,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避免枯燥晦涩;问题要有梯度,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体现语文教学由体味文字含义到体悟文章内涵的螺旋上升特点,避免杂乱无序;提问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避免思维缺席、机械浮浅或直接呈现答案;尽量形式多样,至少有一个问题要采用书面回答的方式,人人动笔;至少有一个问题要让学生用语段回答;禁止学生照搬教辅资料回答问题;每一堂课至少提问2名学困生;学完课文要让学生至少独立提出一个问题,写一条批注。
5.充分朗读 朗读是最为传统和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的主要手段,也是实现语文陶冶功能的途径。要重视学生朗读课文,不可急功近利,否则欲速不达。要养成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的习惯。新授课前,布置预习时,要求至少朗读2遍课文,并作圈点;晨读课,采用领读、小组轮读、自由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保证语文晨读书声琅琅;课堂上要有不少于10分钟的时间采用不同的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朗读课文;学完一篇课文,学生朗读课文不能少于4遍(重点语段或语句的朗读遍数更多,有的要背诵);每学期组织两次全班或全校范围的朗颂比赛,提高学生朗诵能力。
6.扎实读写 古代语文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具有实践性特点,学生要在大量扎实的读写实践中才能提高语文能力。每周安排阅读课及课外阅读任务,规范阅读内容,明确阅读要求,提高阅读质量(注意: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读写习惯)。要重视作文指导课和作文评改课,采取措施提高作文课堂效率。每学期根据教材要求,制定科学的作文训练序列,避免训练的随意性;作文指导课重在启发与唤醒,要精选范文,课前印发,明确训练点,创设写作情境。作文评改课在课前提供“待提升作文”1-2篇,找出不足,明确问题和批改要求;共同修改,学习总结改法;推广改法由点到面互批交流(也可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改前改后对照,作者与修改者交流意见。每次作文训练最好有:佳作展览、妙语集锦、片段训练和个别重写。
四种课型操作模式及要求
一、新授课操作模式及要求
本课型力求达到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品味、积累文本语言,体验文本情境,理解文本内涵。教师要把握住不讲之处,点拨之处,精讲之处,对重难点引导讲解到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学习思考、涵泳体味,让学生学透。因为学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新授课。
(一)课前预习
1.预习学案要求:预习目标设计要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实际,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预习任务的设定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任务必须具体,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预习内容要少而精,确保大多数学生20分钟左右的时间能够完成。
2.预习主要任务:可以简单概括为读、划、查、写,即初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工具书理解,写会生字词;再读课文,画出好词佳句;三读课文,批注感悟,画出疑问;查阅作者及背景资料。
3.预习实施程序: 采取“下发学案——自主预习——预习诊断”三个流程。教师将预习学案提前发给学生,指定完成预习时间。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预习。
(二)课堂流程:
预习展示,巩固基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突破疑难——拓展训练,达标测试。
1.预习展示,巩固基础:包括组内交流和组间交流两种形式,充分展示预习成果,从而巩固基础,使课堂教学有一个良好的起点。
2.明确目标,自主学习:该环节教师应该依据教学内容的分配,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和时间要求,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本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学案上标出已会知识、存在的问题,并做上标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自主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必要的方法提示和指导,表扬速度快、效果好、创造性学习的学生;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共性的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本环节引领学生进一步细读课文,针对重点、难点,设计有思维含量和难度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该环节教师要善于及时鼓励和评价。学生在相互质疑问难、辩驳解疑的过程中,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形成观点。此阶段要注意: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要留给学习小组交流学习的时间;要巡视点拨,充分引领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回答时不要讽刺学生,不要中途打断,不要急于订正;防止小组交流时的“话语霸权”,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要适当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讨论,避免在细节上纠缠,避免在一些无所谓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4.精讲点拨,突破疑难:教师紧紧围绕既定目标,对一些自主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点拨。突出“三讲”,强调重点,解决疑难,辨析易错点。教师在巡视检查、掌握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展示情况基础上,找准问题所在;对学生不能解决的、新发现的疑难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点拨、归纳和提升,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拓展训练,达标测试: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自我测评题目,可限定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作答,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完成后,让小组成员互换批改,并相互借鉴,完善答案。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的作答情况,及时面批,掌握学生易出错的地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讲评点拨。
(三)课后巩固:
要精选训练题,体现及时性、针对性、合理性。及时训练巩固;及时反馈矫正;针对核心教学内容;题量合理,题型合理。
说明: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灵活应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迁移应用等教学方式,可以围绕主问题在每个教学模块内反复应用。
二、复习课操作模式
本课型力求达到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归类总结。解析易错、易混点,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复习——合作探究——典型引路——方法点拨——反馈巩固。
1. 自主复习:依照学习目标,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复习相关基础知识,解析易错、易混点,初步梳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2.合作探究:在学生试做复习学案、教师批阅之后,根据所掌握的批阅情况展开课上小组课堂讨论,教师也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适时进行点拨和强调,对小组讨论的方向和内容进行调控,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3.典型引路: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教师进行梳理、点评,找出典型题目,教师结合典型例题,重点解析,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入剖析,深化学习,提炼出一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和方法。结合典型例题,联系中考考试题,以一当十,同类题目拓展举例,反复强化巩固,让学生全面、扎实掌握复习的重、难点问题。
4.方法点拨:指导学生概括和总结所复习的内容,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树立主干,形成网络。特别要引导学生对解题的思路进行总结,努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化,为学生下一步的自主复习提供方法借鉴。教师的点拨要有意义,不能仅局限于对学生回答的简单重复,更要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5.反馈巩固:教师出示精选的部分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进行训练。练习的题目要精,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和一定的综合度。可安排部分学生上讲台板演,也可通过投影来展示部分学生完成的练习,以便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其中的疑难和存在的问题,从中发现错误及学生不良的答题习惯,及时予以反馈纠正。最后布置适量的变式训练,使学生学会迁移应用,强化巩固复习效果。
说明:复习课的几个环节课根据具体的复习内容灵活安排,突出系统性、实效性、巩固性,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要有复习学案。
三、讲评课课操作模式
本课型力求发现问题、查漏补缺、规范解答、开阔思路、提高能力。其课堂教学模式:模拟检测——分析评价——自纠自查——合作互助——典题分析——针对强化——反思提升——二次过关。
课前准备 :
课前教师全面批改好学生的试卷;统计好全班学生的平均分、优分率、及格率、低分率和各题的得分率,积累学生易选错或答错的各种答案;分析好学生各题得分高低的可能原因;统计好进步学生和退步学生名单;根据答题情况设计有针对性二次检测试题。
课堂要求:
1.自查自纠:学生对批改过发还的试卷进行自查矫正,如对试卷进行查漏补缺,自检答错或空白的原因,做出正确的答案等。教师可提前发还试卷并提出自查活动的要求。
2.合作互助: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合作学习,纠正错误,总结错因。对于个人理解不了或对答案有不同意见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相互纠错。小组内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可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汇报,教师可鼓励其它小组同学尝试解决,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自己剖析,全程参与析错、纠错的过程,以求真正理解。
3.典型分析:学生在充分自学、相互交流之后仍存在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典型分析,点拨答疑。教师点拨要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问题,作出明确答复;对各组普遍感觉理解困难的内容,重点讲解,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引导学生总结学生答题方法。
4.针对训练:根据阅卷中发现的问题,围绕相应的知识点、能力点等方面设计对应的变式训练题,让学生在讲评之后进行跟踪测试。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训练方式可以多样化,把口练、脑练和笔练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当堂检测,当堂达标。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练习后,教师出示答案,让小组交换批阅。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矫正,力争当堂清。
5.总结反思:教师讲明要求,学生自己分析本次检测卷总体难易度,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
6.二次过关:精选出部分测试题目,抽取在一次测试中较差的部分学生进行二次过关测试。
总之,不论何种课堂模式,各环节都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在每个教学模块内灵活应用。每堂课都要要做到环环清,堂堂清。要分解难点,突出重点,强化易错点,达到高效的目的。
附:课型案例
(一)新授课《威尼斯商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剧本特点,把握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和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
2.品读莎翁丰富生动的语言,学习根据文本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把握文中主要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体会莎剧富于个性化、生动优美的语言特点。
2.学会根据文本语言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鲜明个性。
教学难点
理解剧中的戏剧冲突所反映的社会矛盾,认识夏洛克这一形象的复杂性。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一遍,画出生字词,查工具书理解,写会生字词。
2.速读课文,画出文中好词佳句初步品味;抓住要点复述故事2遍。
3.三读课文,批注3处自己最有感悟的地方,对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做标记;查阅作者及背景资料。
课堂流程:
(一)导入新课,预习展示。
1.导语:俗话说“借债还钱,天经地义”。但在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笔下,却由一份奇特的借债契约,引发了一个割肉不流血的奇闻故事,大家想知道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名世界的喜剧《威尼斯商人》,去了解这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吧。【板题】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
2.介绍你所了解的莎士比亚。
资料准备: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主要作品: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西方,每家必备两本书,一本《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本·琼生称誉他“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3.掌握下列字词
恻隐 癖性 庖代 刽子手 履行 万恶不赦 遍稽群籍 中流砥柱
(引起兴趣、注重基础积累。)
(二)整体感知,了解剧本特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故事情节。
(引导答案: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好友巴萨尼奥成婚,向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接了三千金币。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借给别人钱不要利息,影响了他的生意,又侮辱过他,所以借机报复,在借约上戏言三个月期满还不上钱,就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抵债。安东尼奥因货船失事,不能如期还钱,夏洛克就提起公诉,真的要安东尼奥履行借约割下一磅肉。)本文围绕一磅肉展开激烈的矛盾冲突,夏洛克坚持按借约割下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意欲置安东尼奥于死地,公爵等人以及后来的鲍西娅劝说无效,法庭只能照约执行,安东尼奥生命危在旦夕,矛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正在危急时刻,鲍西娅提出严格执行契约规定,不多不少只割一磅肉,更不能流一滴血,否则财产充公,性命也要听从公爵发落。这一晴天霹雳使夏洛克目瞪口呆,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形势急转直下,夏洛克要放弃契约,但为时已晚,最终人财两空。鲍西娅帮助安东尼奥绝处逢生,转败为胜。
2.结合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把握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了解剧本的特点之一
——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屏幕】:剧本特点: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
师适时补充: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生命,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3.优秀的剧本不光情节引人入胜,而且人物形象鲜明。你们对文中哪些人物的
印象最深刻?作者主要采用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些人物的?
(可能的答案:夏洛克、安东尼奥、鲍西亚等。语言描写。)
4.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引出剧本特点二——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屏幕】剧本特点: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把握情节与了解剧本特点自然融合,富有兴趣,利于学生掌握。)
(三)朗读台词,猜人物。
主问题:戏剧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阅读戏剧要抓住语言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听老师范读两段典型语言描写。猜猜看这些话可能是剧中的哪个人说的?
【屏幕】:
A、慈悲不是出于勉强,他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
B、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2.学生猜人物,说理由。
A、鲍西娅:博学和聪慧 、果敢机智、善良仁慈。
B、夏洛克贪婪、固执、残酷、视财如命。
3.朗读比赛,比比谁读得惟妙惟肖。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生动形象、富有个性化。
(感受本文语言特点,激起兴趣,训练朗读,品味语言把握人物的方法示例。)
(四)品读台词,评人物。
主问题:文中还有很多生动形象、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一段话,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尽显人物性格。跳读课文,从中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语言,勾画出来,先自读品味,然后在小组内朗读交流。
【屏幕】:
跳读课文,在文中勾画你认为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语言描写。
1.学生自主学习,默读勾画。
2.小组内品析交流。
3.小组代表交流展示。
(本环节是课堂主要环节。抓住典型语言朗读、品析。在朗读中走进近人物;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生动形象、富有个性化的特点;将人物形象个性化的理解融入到朗读训练之中。)
(五)合作探究,解难点。
——进一步理解夏洛克的两面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主问题:夏洛克惟利是图,为什么却置双倍的偿还于不顾,偏执于安东尼奥的一块肉?
(1.可能的答案:夏洛克是这场戏的主要人物,他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吸血鬼的典型。他具有贪婪、固执、残酷的本性,同时,他也是一个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歧视、欺侮的犹太人。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仇恨与矛盾的根源主要是两种价值观和经济利益的冲突,也是两种宗教和民族的矛盾。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报复有合理而又复杂的动机。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起初惟利是图的夏洛克置双倍的偿还于不顾,偏执于安东尼奥的一块肉了。作者对夏洛克,既鄙夷他的贪婪,憎恨他的残酷,又同情他所受的种族压迫和屈辱。
2.追问:公爵是怎样处置在法庭中惨败的夏洛克的?你赞同吗?
(公爵说“你虽然没有向我开口,我自动饶恕了你的死罪”。A、满意,因为夏洛克本身是个残忍、狠毒的人,他罪该如此。B、不同意,因为他也有令人同情的一面,应该给他一个机会。)
3.师总结:对夏洛克的最终处罚再次体现了作者批判贪婪、残忍,倡导仁爱、宽恕的人文主义理想。【板书】:倡导仁爱、宽恕
(通过合作探究突破难点,把握本文主旨。)
(六)角色朗读,演人物。
走进“梦想剧场”,同学们自由选择角色,自由选择搭档,自由选择文中的片段,用你的声音和表情、动作演绎你心目中的人物形象。
1.小组内自由选择角色,自由选择文中的片段,然后用你的声音和姿态把它表现出来。可以朗读甚至背诵台词,也可以合理的创编。
2.班级梦想擂台赛。小组朗读表演比赛。相同角色分在一组,轮流表演。
3.学生任选角色点评:① 表演是否符合剧中人物形象特点;②表演中的创新是否合理。
(将人物形象个性化的理解融入朗读训练和语文活动中,在活动中深化内容理解。)
结语: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对人生百态的精彩描摹,是一个挖掘不尽的精神宝藏,永远丰富着我们的思想,荡涤着我们的心灵。
拓展练习,达标测试(略)
(二)复习课案例:八上第三单元说明文复习教案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1、自主复习,构建网络
2、展示交流、合作深化
3、明确各课知识点
4、典型例题剖析、总结归纳方法
5、类文赏析
6、当堂检测”
|
1、根据对《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说“屏”》五篇说明文的学习,制定出自己所理解学习说明文所获得的阅读思维导图(或知识树)。
2、教师对基础部分强调、纠错:
①强调易错字音:
佥(qiān) 轩(xuān)榭(xiè) 胸中有丘壑(hè) 惟妙惟肖(xiào) 额枋(fāng)
磬(qìng) 鎏(liú)金 攒(zǎn) 伧(cāng)俗 湮(yān)没 金銮(luán)殿
磬(qìnɡ) 鉴(jiàn)赏 池沼(zhǎo)
蔷(qiánɡ)薇(wēi)
②词语理解。
古朴: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推崇: 胜景: 就地取材: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胸中有丘壑: 嶙峋: 鉴赏: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重峦叠嶂: 俯仰生姿: 镂空: 别具匠心: 斟酌: 井然有序:
3、明确基本篇目重点把握的内容:
(1)《中国石拱桥》阅读,重点把握:
①第一段中心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②逻辑顺序:
③石拱桥的总体特征:A: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B:具体介绍两座桥 ③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原因,取得的成就
④赵州桥(逻辑顺序) :A:地理位置B:修建年代C:结构特点(用列数字、打比方、引用、做诠释等说明方法)
⑤特点:A: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37.4 米,像一张弓。B:大拱的两肩,各有两个小拱C: 大拱有 28 到拱圈拼成 D:形式优美 ⑥卢沟桥说明方法:列数字,引用,举例子,下定义,摹状貌,作比较
⑦写卢沟桥的结构:①地理位置②修建年代③结构特点
(2)阅读《苏州园林》,重点把握:
①苏州四大园林:宋代沧浪亭、元代狮子林、明代拙政园、清代留园
②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A:从全文看:从整体到局部B:从各部分看:由大到小,由主到次(四个讲究,三个注意)
③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分类别
④苏州园林的特点: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⑤总起下面几个自然段的一句话: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 的层次。
⑥全文总纲: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美感。
(3)《故宫博物院》阅读,重点把握:
①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②说明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到北,有中间到两边)
③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的特征: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④龙:突出皇帝的威严
4、教师与学一起归纳成一定的方法。
(1)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
①归纳出说明方法的分析规律:
如: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更便于读者理解。
作比较:通过将……和……作比较,突出了……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2)答题思路:用了“……”词,怎样地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说明:还需明确一下表格中的问题
5、类文阅读。(略)
6、出示达标题。
比较阅读【甲】【乙】【丙】三段文字,回答8—12题。 【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特点,这才是可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皲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这里的树,又以造型奇特见长,有的偃如老妇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丙】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6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荫大道。道外的丘岗坡坨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渐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1)从说明顺序来看,甲乙两文都是___________顺序,丙文是___________顺序;从文段结构看,甲文和乙文都是__________结构,丙文是并列结构。(6分)
(2)三段文字都写到“树”,但各有不同的特点,如甲文所写的树木特征是“俯仰生姿,充满画意”。请从乙丙两文中选择有关词语,概括树木的不同特征。(4分)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段文字写树都强调了气氛,如甲文突出繁华欢悦,乙文突出 ______________,丙文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对这三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 )(4分)
A.甲乙两文多处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B.丙文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乙文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D.甲乙丙三文都采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5)有人认为甲文段中写的“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不妥,因为既然“没有”就无说明的必要。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
1、根据教师设计的复习导图提示,结合课本材料,自主、有序地进行自主复习,主动构建本专题的知识思维导图。
小组内进行交流、深化、补充和完善、展示。
2、小组内认读字词。
郦道元 匀称 佥 广漆 刹那 驻足 轩榭 嶙峋 惟妙惟肖
胸中有丘壑 重峦叠嶂 额枋 御道 磬 鎏金 雍正 攒 蟠龙 伧俗 湮没 镂空 阑干 休憩 斟酌 矗立 金銮殿 迥然不同 檀香 磬 弧形 桥墩 鉴赏 池沼 藻井 蔷薇
3、根据教师提示,小组合作从文中找到相应的知识,加以分析、落实。
4、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相应的问题:
(1)说明方法判定及作用:
①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
②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狮子,有得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③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④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2)词语的作用分析。
①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3)学生可以根据相应的问题,小组合作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加以分析、试用。
5、利用刚刚形成的能力完成阅读,解决问题。
6、认真完成达标测试,及时发现自己遗漏的问题,并及时弥补。
|
||||||||||||||||||||||||||||||||||||
总结评价
|
针对这堂课的复习,总结出自己的收获或心得!
|
(三)讲评课课堂模式(以初三某次月考为例)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1、课前准备环节
2、梳理重点问题
3、学生展示,
4、重点题目回顾 、教师精讲点拨、总结提升
5、巩固练习
|
1、点式分析。(以三个不同分数学生段为例)
老师根据点式分析表,课前逐个找学生座谈,了解出现错误的原因。并通过分析,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以便以后发扬优点、弥补不足。
例:
刘宁:一个语文尖子生,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字音题。了解原因是自己平时对于一些口语与普通话中存在差异性比较大的字音,掌握不牢、不死。
杨霄:平时语文成绩也很不错,可选择题出现了5个错误,还包括一个字形题。原因:做题时心没有静下来,被家庭琐事所困扰,平时会的东西瞬间空白。
2、教师利用多媒体依次展示点式分析表格,具体到每个人、每个各题的出错情况和在全部考生中的具体情况,以引起其他同学的高度注意。
3、教师对各小组代表的发言要及时做出评价。针对各小组黑板展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交流展示。总结出一定的解题规律和方法,
4、教师按照不同题型,重点讲共性,易错的问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倔强(jué) 谄媚(chán) 莘莘学子(shēn)鳞次栉比(zhì)
B.稽首(qí) 炮制(páo) 戛然而止(jiá) 惟妙惟肖(xiào)
C.绮丽(qǐ) 恫吓(dòng) 锋芒毕露(lòu) 乳臭未干(xiù)
D.惩罚(chéng) 褶皱(zhě) 气冲斗牛(dǒu) 忧心忡忡(chōng)
【解读】A项中“倔强(jué)”,应读为“(juè)”,B项中“稽首(qí)”,应读为“qǐ”;C项中“锋芒毕露(lòu)”,应读为“lù”。
(5)5.下列加点字的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形容词)
B.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动词)
C.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副词)
D.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动词)
【解读】应选A项。A项中“朦胧”在这个句子里充当谓语,应作动词用。B项中“逼”是一个典型的动词,带宾语“眼”。C项中“又”做动词谓语“熬过”状语,起到修饰的作用。D项中“蓬勃”带有宾语“想象力”,只要动词才能带宾语,所以是动词。
说明:教师针对重点出问题的题目逐一做出解读,起到重点弥补学生有些知识的缺陷、分析问题的误区、巩固相关知识等作用。
5、出示相应练习题。
说明:主要是针对教师预测学生会出现第二次错误的问题,理解和解答有一定困难的题目。
|
1、
①学生分析查找答卷中不应该失掉分数,并写出失分感悟。
②针对做错的习题进行自我纠正,找出错因和解决的措施并记录总结。
③整理错题本并上交整理记录。
2、学生可以随时补充或纠正老师的对分析出错的原因。
3、对于组内之讨论后仍未解决的问题,由组长做好记录,并将具体的疑难问题黑板展示,准备进行集体交流研讨。
4、加强听讲的效果,反思自己的答题经过,以及做题技巧。
5、运用已掌握的方法来完成练习。
|
||||||||||||||||||||||||||||||||||||||||||||||||||||||
6、当堂检测、高效训练
7、布置作业
|
6、要求学生思维高度集中、认真对待,以此训练学生规范解题的能力、 解题的速率、效率、应考的策略。学生互批互改时要认真、规范并赋于分数。
|
6、能充分利用本节课所形成方法和能力进行解决、完成,从而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整理试卷和总结方法。
|
||||||||||||||||||||||||||||||||||||||||||||||||||||||
学习心得
|
写出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收获,今后注意事项。
|